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,东抵镇远、南接台江,西临黄平、余庆,北与石阡等县接壤,县域东西宽60.3公里,南北长62.6公里。全县国土总面积1543.8平方公里,辖4乡4镇64个行政村10个社区,县境内居住汉、苗、侗、布依等19个民族,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.47%。县城处于县中部盆地城关镇境内,是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海拔529米,距省会贵阳230公里、州府凯里81公里、湖南怀化230公里。目前,县城总规划面积5.4平方公里,县城常住人口3.96万。县城一面临山,三面环水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4℃至16℃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气候温暖湿润,是一座融山、水、林、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生态旅游服务城。明朝正统九年(公元1444年)置施秉县。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,撷取山水之名,故而得名施秉。
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第二梯级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梯级过度的地带,整个地势西北较高,东南较低,平均海拔800米左右,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4至16℃,年降雨量1060至1200毫米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水热同季,气候温暖湿润,素有“舞阳明珠”之称。县城位于县中部盆地,地势开阔,三面环水,一面临山,是一座融山、水、林、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“江南小城”。交通条件十分便利。湘黔铁路横穿县境,在杨柳塘镇设有施秉站,距县城17公里,并建有32万吨铁路货场。湘黔公路穿越县城,横贯全境,县城距州府凯里市78公里,距省会贵阳市230公里,随着贵新、凯麻高速公路的开通,凯施公路的改造大大缩短了施秉至凯里达贵阳的行程时间。此外,正在修建的余凯高速公路将连接起施秉与州府凯里,大大缩短施秉至凯里以及贵阳的车程。全县已实现乡乡通公路,村级通公路率达到80.3%,5个乡镇、110个村通水路,内河航道长93公里。
施秉县城山环水绕,主要街道有舞阳河路、东街、西街、文化街、杉木河路、云台路、中沙大道等、步行街等,舞阳河和小河交汇于城东,城中有老大桥、双凤桥、鸡公岩大桥、平宁桥、舞阳河大桥、红卫桥等共9座桥。经过多年的建设,施秉这个镶嵌在舞阳河上的新兴旅游服务城已经初具规模。
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,地势由西、西北向东、东南部逐渐降低,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,多呈北东、北东走向。中部北部山地隆起,为黔北高原式陵山脉延伸,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系,属黔东南凹陷。平均海拨526米,全县地势起伏大,地貌类型多,岩溶地貌发育,形成云台山、杉木河、上下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,气候具有季风性、高原性特点。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温和湿润,太阳辐射弱,日照时数少,年总辐射每平方米3538兆焦耳,日照时数1197小时年平均气温14℃—16℃,年总积温5500℃,无霜期225—294天,年降水量1060—1200㎜,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。
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,气候具有季风性、高原性特点。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温和湿润,太阳辐射弱,日照时数少,年总辐射每平方米3538兆焦耳,日照时数1197小时年平均气温14℃—16℃,年总积温5500℃,无霜期225—294天,年降水量1060—1200㎜,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。
耕地面积1067.4公顷,林地75020公顷,草场46360公顷。土壤以黑色石灰土占多,黄壤次之,兼有黄棕壤、紫色土和潮土,可供农、林、牧业开发利用。
农作物主要有水稻、玉米、油菜、烤烟;用材林有松、柏、杉;经济林有油桐、乌桕、漆树等,同时兼有国家二级、三级保护树种银杏、水青、红豆杉、楠木等;中药材有天麻、杜仲、太子叁、何首乌、元胡等;畜禽主要有猪、牛、马、羊、鸡、鸭、鹅;水产以稻田、塘库养鱼为主。
属长江流域,境内的河流分属乌江、氵舞阳河、清水江三大水系,氵舞阳河
以舞阳河水系为主。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、河长大于10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。全县流河平均径流总量8.40亿立方米,平均径流深为550㎜,丰水年可达10.00亿立方米,枯水年为5.46亿立方米。地下水径流总量1.7—1.8亿立方米,大于1升/秒共有24处井泉,实测流量为2008.9/秒。
县境内矿产主要有重晶石、硅石、石灰石、白云岩、高岭土等10多种。重晶石矿储量为600万吨,5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床有5个;硅石在县境内出露多年,品位达99.8%,储量300万吨以上,白云岩储量不少于10亿吨,达到一般工业要求品位,石灰石储量16亿吨以上。
交通条件十分便利。湘黔、株六复线铁路横穿县境,位于杨柳塘镇的施秉火车站距县城17公里,已建成32万吨货场。凯施二级公路、施青二级公路、湘黔公路穿越县城,横贯全境,县城距州府凯里市78公里,距省会贵阳市230公里。全县已实现乡乡通公路,村级通公路率达到80.3%,5个乡镇、110个村通水路,内河航道长93公里。
目前连接施秉、黄平、凯里的余凯高速公路(含施秉联络线)已经开工,预计于2013年年底竣工,届时施秉县城和施秉县牛大场镇将通高速公路。同时介于施秉和黄平之间,位于黄平境内东坡农场附近的黄平机场已于2010年12月28日开建。黄平机场是集商务、旅游为一体的支线机场,距施秉县城15公里左右。
近年来,施秉县紧紧围绕打好“两个基础”(科教、交通),大力实施“一业带三化(做大做强旅游业,带动农业产业化、城镇化、工业化)”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,全力打造“中国漂城”、“西南药城”、“中国硅城”三张品牌,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,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,推动了各项事业不断进步。2009年,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9557万元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720万元,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794万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043万元。财政总收入完成17028万元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03万元;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96万元;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0389万元,贷款余额109123万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,比上年增加298元。
按照州委、州政府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规划要求,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,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,着力抓好中药材、烤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。2009年种植粮食21.59万亩,总产量达6.9万吨;种植烤烟3.8万亩,收购烟叶9.8万担,烟农收入7160万元,创烟叶税1065万元;种植中药材5万亩,产值7000万元,全县已发展成熟的种植品种有30余种,8个乡镇共有2万多农户种植药材。成功培育了太子参、头花蓼、何首乌3个品种并通过国家GAP认证,其中太子参产量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三分之一,是贵州乃至云贵高原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种植集散地,有“西南药城”之称。
交通条件十分便利。湘黔铁路横穿县境,县内有1个三级火车站,距县城17公里,县境内铁路复线里程18.44公里。湘黔公路穿城而过,横贯全境,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886公里,实现了乡乡通油路、村村通公路,内河航道长93公里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768万吨公里,旅客周转量5863万人公里。随着贵新、凯麻高速公路的开通,凯施二级公路的改造大大缩短了施秉至凯里达贵阳的行程时间。